在理解复杂的质量管理概念时,“共同原因”是一个核心但容易被误解的术语。共同原因指的是导致系统或流程输出出现持续存在的、随机的、小幅度的波动(或浮动)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是系统固有的,是流程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自然表现。它们与“特殊原因”不同,特殊原因是由外部或异常事件引起的突发性、大范围波动。通过一个简单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共同原因的含义及其在日常中的体现。
共同原因的简单案例:你的每日通勤时间
想象一下你的日常通勤。你每天早上从家出发,走相同的路线,到同一个办公室。即使你每天准时出门,你会发现你的通勤总时长会有一些轻微的浮动。
一天可能是30分钟。
另一天可能是32分钟。
再一天可能是29分钟。
可能偶尔会达到33分钟。
这些都是共同原因导致的浮动。它们不是由某一个特定的、突然 布基纳法索 vb 数据库 的事件造成的(例如,你没有遇到严重的交通事故,没有遇到突发的道路施工,也没有遭遇意外的车辆故障)。
为什么这些是共同原因?
这些通勤时间的轻微浮动,是由许多你无法直接控制、且每天都普遍存在的微小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交通流量的微小变化: 每天同一时间,路上车辆的总量和分布总会有一点点不同。
红绿灯的时机: 你可能偶尔刚好遇到一连串绿灯,或者偶尔被几个红灯连续阻挡。
其他司机的驾驶习惯: 前面的车辆可能开得稍微慢一点,或者某个路口有人犹豫了一下。
环境因素: 即使没有下雨,风力或气温的细微变化也可能对路况产生极小影响。
这些因素都是你的通勤系统“内在”的一部分,它们持续存在,导致你的通勤时间总是在一个可预测的范围内(例如,29到33分钟)浮动。你无法通过改变你个人的某个行为(比如,今天决定开快一点点)来完全消除这些波动,因为它们是系统整体的体现。
如何应对共同原因?
理解这是共同原因导致的波动后,你的应对策略就不是去追究为什么“今天比昨天多花了1分钟”,因为这是正常的浮动。正确的做法是:
接受: 接受这些小幅度的浮动是正常的,是系统固有的。
管理预期: 如果你需要准时到达,你应该预留充足的时间,考虑到这个浮动的范围(例如,与其计划30分钟,不如计划35分钟)。
系统性改进: 如果你发现这个浮动范围过大,或者平均时间太长,那么你需要从系统层面进行改进。例如:
改变通勤路线: 寻找一条更少红绿灯或交通流量更小的路。
改变通勤方式: 乘坐地铁或火车,减少交通因素的影响。
改变出发时间: 避开高峰期。
这些都是对“通勤系统”本身的改变,目的是从根本上缩小浮动范围,或缩短平均时间。
这个简单案例清晰地展示了共同原因的本质:它们是流程中无数微小、随机因素的集合,导致了可预测范围内的“正常”波动。识别共同原因有助于我们避免对正常波动进行过度干预,而是聚焦于更深层次的系统改进。
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