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格拉诺号成为袭击目标是在福克兰群岛被强行入侵一个月后。无可争辩的是,当时存在着国际武装冲突,英国正在行使其固有的自卫权。事实上,英国收复福克兰群岛的行动表明,一项要求冲突一方撤军的决议而被搁置。一些评论员认为,一旦发生武装冲突,根据战争权,唯一要问的问题是谁挑起了冲突(此处)。换句话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比例原则就变得无关紧要了。大多数评论员似乎不同意这种观点(例如此处、此处和此处),而且,重要的是,这与《英国手册》中的立场相矛盾(第 2.8 段)。因此,有必要问一问,用鱼雷袭击贝尔格拉诺号是否是战争权下的适当行为。
比例原则允许受害国采取合理必要的措施来应对其面临的威胁。就英国舰队面临的威胁而言,英国信号情报部门在贝尔格拉诺号遭到鱼雷袭击之前截获了一份通信,该通信证实该号将与 TEZ 内的其他船只会合,发动钳形攻击(此处)。此外,贝尔格拉诺号的船长非但没有撤离皇家海军,反而证实任何方向的改变都是临时动作,他接到命令,无论在哪里遇到英国舰队,都要攻击它(此处和此处)。贝尔格拉诺号构成的威胁意味着,尽管它位于 TEZ 外面,但瞄准它是必要和相称的。否则,战争权就带有一种不切实际的理解,与军事现实不符。
持久的法律教训
至关重要的是,其他受到保护的船只或飞机不会仅仅因为 日本资源 越过海洋或邻近空域的假想线而失去保护。这一教训对于紧张时期的防御区和冲突期间的禁区同样重要。在当代实践中,各国经常使用防空识别区(ADIZ)。ADIZ 本质上是单方面为飞机识别而指定的非领土空域。2013 年,中国单方面在东海上空设立了 ADIZ(此处)。中国在国际空域设立 ADIZ 本身并不违法。然而,北京宣布这一消息的方式有问题:“中国武装部队将采取防御性紧急措施,应对不配合识别或拒绝听从指令的飞机。”中国尚未解释这些措施可能涉及哪些内容,但至关重要的是,它迄今尚未执行任何措施(此处)。因此,可以将其与 TEZ 进行比较,因为宣布的区域的实际实施并未导致非法使用武力。这解释了为什么有关 ADIZ 的争论集中在该区域具体特征的合法性上(此处、此处和此处)。
常设仲裁法院裁定中国“九段线”没有法律依据后,中国威胁要在南海争议领土上划设防空识别区。在这种情况下,明确了解哪些区域允许和不允许执行执法措施仍然至关重要。正如英国在 1955 年 7 月 27 日空难事件(英国诉保加利亚)的诉讼中向国际法院提交的诉状中所言,“ 除非出于合法行使自卫权的目的,否则使用武力对抗外国船只或飞机在国际法上是不正当的”。任何此类武力要想合法,都必须是必要的和适度的。
如上所述,比例原则是战争法和战时法中对使用武力的根本限制。鉴于在提出有关军事行动非法性的指控时,人们往往误用这一概念,因此正确理解其要求也至关重要。例如,2012 年,时任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声称击沉贝尔格拉诺号的决定是“战争罪”(此处)。在阐述了比例原则所包含的内容后,这一说法经不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