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维德

Showcase, discuss, and inspire with creative America Data Set.
Post Reply
jrineakter
Posts: 860
Joined: Thu Jan 02, 2025 7:05 am

贝尔维德

Post by jrineakter »

当我们面临两个互相矛盾的论点时,我们该如何解读拉康? Jacques-Alain Miller 向我们给出了他的方法,并用例子来支持它[1]。

1960年,拉康断言,“这样说话的人是无法获得享受的” [2]。但在他的第二十次研讨会上,他又坚持认为“潜意识不是存在者的思考,[…]潜意识是存在者在说话时享受,并且[…]不想知道更多的东西” [3]。拉康是如何从第一个论点转向第二个论点的?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J.-A. Miller 首先确立了他考虑分析经验的立场。他选择了拉康1973年为《论文集》第一卷德文版所写的序言[4]。这就是 J.-A. 米勒所称的“眺望台”,也就是他将通过这个地方“组织景观” [5],以学习拉康在从“主体的颠覆……”延伸到“返场”这一弧线时教给我们的东西。

观景台的作用是“思考周围的情况:拉康从哪里来?他要去哪里?我们在哪里? […] 拉康对于这一点从何而来,又要去往何处? » [6]

我们接着发现了在第三次研讨会上就已经明 奥地利 WhatsApp 号码列表 显的东西,即对能指/所指对中的联系类型的揭示,并且它已经预示了逃避意义的主题[7]。

这个小例子足以让我们注意到观景台作为我们回顾性(和前瞻性)理解拉康取向的原则的功能。 “欣赏”时刻的选择取决于读者的注意力,他们注意到(或没有注意到)与先前论点相矛盾的断言。

J.-A. Miller 做什么?他读到“拉康反对拉康,也就是说,反对罗马报告中的拉康,反对《字母实例》中的拉康,或者至少是与他一起阅读,而另一方面,我读到他与我们的拉康一起阅读,这个拉康操作着我在研讨会返场中所说的转变,并且,除此之外,还操作着字母RSI所索引的东西 ” [8]。

J.-A.米勒与拉康一样指出“语言不是言说的存在 ” [9]。这是一种激进的分离,它“把整个教义从脑后夺走了” [10]。正是基于这一论点,J.-A.米勒将回顾拉康的教学阶段:1957 年的“字母的实例”,1958 年的“阳具的意义”,1960 年的“主体的颠覆”,以及 1960 年的“无意识的位置”。重读拉康,可以发现他一直在努力减少这种分离,并“将言说的存在还原为语言” [11],直到他在再读研讨班上进行的逆转。

J.-A. Miller 得出以下公式:$ ≠生命体。也就是说:能指的主体不是生命体。

这并不是否认拉康“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提出了明显矛盾的命题” [12]。 J.-A.米勒给予我们的导向,旨在重构“能够导致拉康说出这样或那样的总体问题” [13]。要做到这一点,有必要找出拉康在提出他的初步论点时所面临的困难,他认为该论点描述了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刻。一旦我们掌握了拉康努力解决的“困难”,他的阐述过程便显露出它的智慧,他通过这些公式积累了可信度的证据。他在教学中提出的解决方案改变了思路,并转移到了其他困难上。 […] 这就是我感兴趣的,J.-A.米勒说:当他从他所谓的弗洛伊德著作的意义出发,努力解释分析经验时,就会出现这类问题” [14]。
Post Reply